一名新加坡大学生回忆了自己在中国长大直到 12 岁的童年,以及父亲如何将她送回新加坡接受双语教育。 然后,她分享了她因中国口音而在英语方面遇到困难的经历,以及她在准备小学毕业考试(PSLE)时所面临的压力。 与得到教育机构支持的国际学生不同,她作为一名海归学生,面临着自己适应新加坡教育体系的挑战。
【忆苦思甜】
大家好,我是一名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学(NTU)在读大学生。4岁那年我跟随父母到上海定居了8年,直到12岁才回到新加坡。实话说,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一个身在新加坡本地的外国学生,从小接受中国式的教育,因而在回国的时候,时常经历着异域教育文化的冲击。要说那时候父亲选择让我在中国度过我大半个童年,主要是想让我体验中国式教育,打磨语文的基础;而对于我未来的安排,父亲则是希望我能够在精通语文的同时,也能够将英语锻炼好,由此他毅然决然地选择送我回国,使我成为了一名“海归学子”。

【返坡准备】
幼儿园至二年级时,我在中国本地小学就读,因此所受到的英语教育并不全面,只是在学习简单的词句。而追溯我父亲对我未来的安排,返坡一直是他对我未来人生的一大计划。此时的他发现身为新加坡人的我,无法在日常会话沟通中流利地使用英语,为了作未来返坡学习的准备,父亲决定在我小学三年级时,安排转入国际学校就读,使我第一次接触全英语化的教育。
小五那年,我和几个国际学校的同学正如火如荼地着手去新加坡读书的准备。他们都需要准备参加夏天在新加坡的AEIS国际学生考试,以获得就读本地学校的机会,而我作为海归返坡学子,则需要向新加坡教育部通信,申请以新加坡公民的身份就读本地学校。最后,我通过了一间靠近我家附近的邻里学校的入学考试,正式开始了我在新加坡的学习历程。
【返坡后的备考经历】
返坡后,当时年仅12岁的我面临着新加坡教育制度的第一个挑战,就是语言上的窘境:身为新加坡人的我在使用英文的时候却带着浓浓的中国口音,在接下来的好几年常常被误认为是中国人。我好似一个迷失在自己母国中的外国人,对于自己国家的文化很是陌生的。英语,就是挡在我归国学习征程上的第一大挑战。在我印象中,回坡后几乎每一场英语考试都出现不及格的情况。而返坡后的我,小六离校(Primary School Leaving Examination or PSLE)的大考迫在眉睫,对于新加坡英语教学制度陌生的我,准备的时间并不充裕,在努力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的同时,我也承受巨大的备考压力。
我想,那时候备考AEIS的国际同学有专门的留学机构为他们保驾护航,但像类似我这样的返坡归国学子,却没有去寻找能够为我提供中国与新加坡学习系统转型上的帮助,实为一大遗憾。由于我从未接触过PSLE的考试模式,在别的新加坡学子刷着十年试卷(Ten Years Series),不停强化自我的时候,我却因为英文语言的窘境而落下了备考的进程。
面临近在咫尺的小六离校考试,我想为了提升英语成绩,除了必要的课外补习,心态也是一大因素。其实没有必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,反而应该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:达到及格分、确保自己不留级,从而慢慢提高分数。过多的压力除了让我自己越来越讨厌学习英语的同时,也使我心情焦虑;但定下了一个小目标后,从简单易懂的题目上得分,自然就会看到进步,使我不再排斥学习英语,同时增加我对于英语的信心。通过长达2年左右的奋斗,我终于考上了一所心仪的邻里中学。
【择校历程】
我明白如今许多的家长在留学新加坡时,总希望能够进入一间小有名气的学校。而我身边的国际同学们也经常问我,怎么不去选择就读名校而是选择进入一间普通的邻里学校呢?通过自我学习的实践发现,其实新加坡的本地学校统一标配了授课老师的专业性,并不是说到了一间名校,你会得到更好的升学机会,到最后大家做的离校试卷(PSLE, O Level等)都是一样的,更多的应该是通过自我的努力来实现梦想,而非一味认定名校就能使你一步登天。就拿我自己来说,我的小学和中学都只是在我家附近的邻里学校,和有的家长所追求的名牌学校相差甚远;然而在我中学求学历程中的四年,我发现邻里学校中,无论是教学设备,老师的专业性,以及课外活动(Co-Curricular Activities or CCA)的全面性,都是十分优秀的。尽管邻里学校没有如名牌学校的名声大,但是其中的学习氛围却是较为轻松,更适合类似我这样的海归学子,去适应新加坡的教育环境。
【融入本土文化】
除了学习上的压力,作为海归学子的我同时也面临着融入新加坡社会环境的难题。我相信许多留学生和我一样,一开始认为新加坡的环境与国内八九不离十。然而,新加坡是一个多元化种族社会,不管是在校园还是社会上,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交流。我们也许认为新加坡双语文化,能够使我们在求学上事半功倍;但新加坡人民和同学在日常生活中,有着自己独特的语系(Singlish 等),或是夹杂着不同的方言(闽南语、广东话等),以及口音上的差异,都让我在融入本土文化的历程中有着深刻的印象。我发现,在新加坡求学道路上,常常会与不同宗教种族的学生们打交道,这也属于是新加坡特有的文化现象,使我大开眼界。这不仅让我直接地体验到新加坡多元种族的文化,更是让我获得在中国学习中无法体验到的另类文化交流。我认为,来到新加坡留学的学子们,没有必要在一开始就强迫自己去融入新加坡独特的本土文化。就我来说,也是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去慢慢适应,而我发现一味强求融入,只会使得留学求学的过程中,更想念家乡,而无法去好好体验这种异域文化,从而影响到学习的心态。

【未来去向】
在A水准(A Level)考试结束后,已经18岁的我有了自己选择未来发展道路的能力和机会。因为儿时有幸在中国体验到了中式的教育制度,也在新加坡学习了将近7、8年,我也由此考虑过海外留学,一来是想继续体验不同的教育制度和地方文化,二来是拓展自我未来发展的可能性。然而,在真正选择大学就读的时候,我才发现,一个可靠专业的留学机构,能在很大程度上,为我提供对于留学选择的资料和帮助。留学外国,最大的障碍应该是不知道透过什么渠道去申请,除了申请大学学习,同时还有留学住宿,留学签证等一些令我烦恼的问题。我认为这不应该成为阻止学生实现外国留学梦想的绊脚石。

在网上搜索留学机构,其实有特别多的选择,然而许多学生和家长所顾虑的因素有许多,如留学机构的专业性,可信程度,服务涵盖方面等等,都是选择留学机构时的考虑因素。一个好的留学机构应该从学生的留学咨询开始,以及签证申请,直到留学居住等等,提供良好的一站式服务。
【结语】
随着近年来疫情情况的缓解,或许许多的家长都重新恢复了让孩子留学的念头,对我而言,留学就是一场无法预知的旅行,但是有了相关留学机构的帮助让留学变得更简单,前行的路上总能够带给自己多一份安心。